有人把工作當成一份職業,有人則把工作當作事業、生涯;職業是替別人做的,事業、生涯則是為自己做的。能在工作表現自我的理想與抱負,便是一種事業或生涯經營。
工作對於生涯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技術於經驗,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論是清潔工、幹部或經營者,盡責任做好份內的工作,是最起碼的要求,在追求生涯圓融的過程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論在任何工作崗位與階段,工作本身與技巧、能力、知識、技能的培養,是相當重要。
轉載於『學習規劃與生活發展』。
有人把工作當成一份職業,有人則把工作當作事業、生涯;職業是替別人做的,事業、生涯則是為自己做的。能在工作表現自我的理想與抱負,便是一種事業或生涯經營。
工作對於生涯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技術於經驗,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論是清潔工、幹部或經營者,盡責任做好份內的工作,是最起碼的要求,在追求生涯圓融的過程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論在任何工作崗位與階段,工作本身與技巧、能力、知識、技能的培養,是相當重要。
轉載於『學習規劃與生活發展』。
苦茶拓展人生論 吳宗翰顧問
有朋友覺得我想法很負面,因為每次說到大學社團的活動時,我印象最深的從來不是什麼開心的事。然而,我並不想為此擠些「為賦新詞強說樂」的事情來,做人總是要誠實,硬要裝做幸福快樂的樣子還滿噁心的。更何況,我不是為了「開心快樂」才參加社團,我是希望提升自己與拓展視野才加入的,簡單說,是為了「吃苦」而參加的!
幹嘛這麼變態,嫌日子過太好一樣?嗯,是有這麼一點感覺,畢竟我生長在普通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沒啥不良嗜好,什麼球類運動或競賽活動對我來說太困難了,國中時考排球發球,我可以連發10球沒有一球過網呢;更別提什麼國標舞之類的,可以跟我搭檔的人還沒誕生在這世界上呀!
真的為吃苦而吃苦之後,整個人生都扭曲了,就像甜甜鹹鹹的梅干單獨吃味道很糟糕,先喝了苦茶再含在嘴裡時瞬間覺得發明梅干的人是民族的救星一樣。你說要不要為了吃這梅干再多喝幾杯苦茶?阿呆才會這麼做--不過會覺得苦茶都喝過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吃了應該也沒關係,就這樣增加了一堆莫名其妙的體驗。
大學甄選入學比例提高至八成
今天新聞報導教育部已修法將大學甄選入學名額上限從六成提高到八成,這表示將來甄選入學將成為大學入學的主要管道,同學若不把握這主要的升學管道,將會吃上許多悶虧。
也由於預期少子化,因此許多大學也考慮放寬倍率篩選,讓原本一比三或一比四的倍率,擴大到一比十。舉例說明,A科系預計錄取20名學生,原本倍率3表示會接受3倍的學生,共60位來審核資料及面試等;10倍則表示接受200位學生來審核及面試等。
對大學而言,預期將來招生更加嚴苛,多一點有興趣的學生在此做挑選比指考被動地由學生決定來的有利,因此也樂於往這方向修正。
我的課很重
許多大一新生不願參加社團活動的原因是自認系上大一課程很重。對於剛從高中上來的孩子,被社會及輿論「威脅」說大學學歷無效時,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花更多時間在課業上,為了課業及將來,因此拒絕參加各種活動。
這讓人想起一則有名的歷史小故事。
三國時,孫權勸他手下的大將呂蒙多讀點書,呂蒙則以公務繁忙為由婉拒主攻的建議。孫權一氣之下就說:你再忙,有我忙嗎?如果我每天都能找時間讀書,你有什麼做不到的?呂蒙感到慚愧,因此有空便讀起書來,不久成了一位儒將,打敗關羽,也繼承了都督的位置。
小鬼難纏
有句話這麼說:「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意思指的是能負責的長官總容易通融說話,做下屬的卻難對付。
這是個有趣的描述,因為每位閻王都需要小鬼們幫他做那些過濾刁難的工作,好讓閻王可以專心做他的頭頭與形象。任何問題變得都是小鬼的問題,而非閻王的主意,倘若閻王搶了小鬼的工作,去刁難人、去做些拉里拉紮的事,最後只會讓自己當不成「英明」的閻王。
換個角度,當大家在經營自己的人生時,是把自己當閻王,還是小鬼呢?有些人處理人際關係時,以基層小鬼心態來面對,能推託就推託、能敷衍就敷衍、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總懊惱沒有發展的舞台,沒有人賞識自己的才華--能跟閻王做朋友,誰要跟窮酸的小鬼稱兄道弟呢?
最棒的改變是不要改變
上星期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前來諮詢,她覺得目前的工作沒挑戰性,都是一些事務性質的瑣事,主管又愛碎碎念,把一些小事看的比啥都嚴重,因此她想要轉職。
她目前在一家傳產的公司任職,問她的期望時,她希望到大型的外商公司工作,最好可以從事行銷企劃相關工作,因為她自認腦筋動得快,創造力十足。
給她的建議是我們一貫的態度:沒做好計畫、沒足夠實力、沒剛好有個機會時不建議進行轉職,因為這意氣用事的決定可能讓自己兩頭落空。
導覽心理與素質
今天吳宗翰顧問於中央大學地科系進行的導覽員訓練主題為導覽心理與素質。課程中請同學分享自己見過的優秀導覽,再針對導覽的心理建設與障礙來討論,最後實際帶領同學於系館走動,協助同學建立自己的導覽路線與重點。
參與導覽工作對同學最大的獲益莫過於進一步認識自己的科系,面對未來的生涯規劃時可以有更多的資訊幫助做判斷!
嚕啦啦工商講座--專案管理
【報名網址】http://goo.gl/oOjh7
【收費標準】參加者自由捐款,所有收入全數用在將來未來學苑之講座舉辦。
日期:10/16(三) 7:00~9:30
主題:專案管理
內容:學習目標設定、資源分配,在有限的時間下規畫運用團隊完成工作,且有效控管品質的能力培養。
講師:黃秋智/台灣源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TOS)/技術經理
伯樂薦九方堙
伯樂是識馬的名人,當他年紀大時推薦九方堙代替自己幫秦穆公尋找千里馬。過了一段時間,九方堙跟秦穆公說他找到一匹黃色的公馬,結果將馬牽來之後發現是隻黑色的母馬。秦穆公相當不高興,將伯樂找來責問;伯樂想了想說:這毛色跟性別跟是否為千里馬沒關係,這馬是真否為良驥更加重要。測試之後發現,這馬果真是難得一件的千里馬。
或許這正是我們將能夠識人者稱為「伯樂」而不是「九方堙」的原因。無論本領高低,九方堙是數萬位識馬者的其中一位,只有伯樂能讓一般人理解「識馬」的專業。九方堙有能力找到千里馬,卻無法跟委託者做完整的說明。他或許不明白,一般人認為毛色性別都搞不清楚的哪有可能找到千里馬?
隨著時代進步,分工愈精細,專家們常陷入一個迷思:我只負責我的專業!牙醫只負責看牙齒,工程師只負責自己的工程專業,就跟九方堙一樣,有看透千里馬的本事,卻無法說明自己工作的成效。因此常被一般人看扁,除非遇到伯樂為自己說話,不然也是百口莫辯。
愈是專家,愈應該學習如何做表達與呈現,與其等伯樂幫自己發聲,不如學會自己為自己講話,這樣才有辦法讓自己脫穎而出,說明自己的成就!
根據華東師範大學的門衛偉研究顯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因為腦部胼胝體特別發達,造就他成為過人的天才。胼胝體為連節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與兩者的連結有關。
更多請看原文說明-http://bit.ly/19nQc9V
人脈不是比誰認識的人多
我們對於之前輔導的學生都會持續追蹤,這有趣的話題便是來自一位大學新鮮人。
他希望未來往企業發展,因此他對於大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的人脈網,以便自己將來的發展。
他是個很有想法的孩子,當他告一段落時,問他:「如果你一位今年大學考不好的同學要你幫他補習重考,你會幫他嗎?」他說要看交情;我接著問:「如果是感情非常好的死黨呢?」他說偶爾教個幾題數學或許還好,會建議他去重考班補習。
「就你的同學而言,他有你這人脈,認識你這高材生對他有什麼幫助?到頭來還不是去補習班?」
當然,同學多做一些解釋說明,但針對這話題我們提出了一個討人厭的切入點:多了你這人脈,對你的朋友有什麼幫助?
不只是讀書
除了少數天生神力的人以外,出國留學對多數人來說課業壓力是很重的,很難跟在台灣一樣,考試前再K書即可,每天都要花一定時間在課業上。
但若出國留學只是去攻讀學位,每天除了系館、寢室、圖書館以外沒有別的生活,將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就現實而言,在台灣,取得國外的學碩士對個人的就業競爭力加分有限,倘若不利用出國的機會提升個人「軟實力」,回台將會遇到許多的挫折。
提升怎樣的「軟實力」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家普遍相信留學過的有國際觀,能否表現出自己的國際觀?這不是考試背考古題,能說出各國總理或國際情勢就有國際觀,而是在言語之間看的出來這喝過洋墨水的人,有辦法用更宏觀的視野來探討眼前的問題,不會侷限在地區性的小框框裡。
還有怎樣的「軟實力」呢?另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旅遊與文化!或許主管同事是留學同一間大學或同一國家,或許客戶剛好來自留學的國家,或許工作上遇到的夥伴剛好要去留學國旅遊,大家有機會聊到的就是這些生活的軟話題。有沒有本事跟這些人閒聊海外故事,正是一種軟實力的表現。要成就一件事除了專業能力或技術以外,更多的是「人」的問題,適當的軟經驗可以成為有效的潤滑劑或催化劑,讓各種事更容易進行。
總之,留學不該只是換個地方學校讀書,清楚自己的未來規劃,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別拘泥在自己的世界裡、拒絕各種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這樣才有辦法大幅提升留學的價值!
在台灣解決不了的問題,國外可以嗎?
前幾天一位同學自認學習成就低落,萌生到國外就學的念頭,因此來諮詢國外留學相關事宜。
儘管轉來我們手上的多半是「疑難雜症」,合作之前仍先討論彼此對留學的共識。
她說班上許多富二代,動不動就在炫耀,跟不上他們的話題就會被譏笑,常被諷刺說不是「天龍國」的國民(指不是台北市的市民),她覺得台灣充斥著炫富與階級,讓她不開心,無法專心面對課業,所以希望到國外留學。
我們跟她分享一些故事:在英國,有些人是瞧不起住在倫敦的人。因為有錢人就應該要有片莊園、有自己的獨棟房屋,或許在倫敦工作,但周末或假期時候可以回到自己那片舒服的窩度過愉快的假期。
我們總說美國是民族大熔爐,各個種族的人在這都一律平等。然而只要有案件牽扯到黑人白人的,無論真相如何,大家常以「種族」的角度看待問題,白人勝訴常被說是種族歧視。
走出台灣,英文不是最重要的
最近跟一些同學聊到出國這件事,大家第一個反應都是:你英文一定很好!問想不想出國,回答都是:那我英文應該要練好才能出國。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你的英文不好而禁止你入境,但怕東怕西的態度將會讓人走不出去。
語言是一種溝通工具,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固然是具有溝通的優勢,但溝通工具並非只有一種,可以比手畫腳、可以請語言能力好的朋友代為溝通、可以先用字典查好寫在紙上……只要有心想要進行溝通這件事,不會辦不到的。
那什麼比英文更重要呢?那一定是渴望走出去的企圖心!
好比大家最在意的經費問題。有企圖心的會問哪邊有獎金、獎學金、打工、貸款等機會讓他可以實現出國的計畫;沒企圖心的只會嫌自己程度差、沒能力獲得獎學金、沒資訊來源、沒有家人支持等各種理由將自己的困境合理化。
耍嘴皮子跟好口才
最近吹起了一股訓練口才的流行旋風,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從小訓練口才,原因是媒體都在說台灣學生缺乏說話能力,以至於表達上比較吃虧。
許多學生確實不善於表達,但並非口才不好,而是對該議題掌握的資訊過於貧乏。就好像有些人自認口若懸河,但毫無內容,與他對話的人將因無法獲得重點進而感到厭煩。
因此,良好的說話能力建立在對該項議題的認識程度,對該議題充分認識才會有更多個人見解,這些真實的知識才有所謂的「口才」成長的空間,沒有知識作為基礎的言語只能算是耍嘴皮子。
我們可以用料裡來做比喻。各種知識就像食材,豐富的知識就像豐富的食材,說話技術就像料理技術,豐富的食材透過高明的料理技術將成就美味的佳餚;單靠高明的技術,使用的僅是廉價的食材,無論如何包裝也難以改變食材低廉的本質。
簡而言之,說話表達包含了內容與說話技巧,這兩者必須並重才有辦法完整表現個人的說話魅力!
離開舒適圈
大學選填志願輔導時,許多的學生最在意的一件事情是:我不要離開台北。對他們而言,離開台北就像是到另一個世界一樣;追問為什麼,理由多半是朋友在台北、台北比較熱鬧、住家裡比較省錢等等。
一般來說,表示這樣的孩子還沒準備好離開他們的「舒適圈」。人只要生活在舒適圈裏面會獲得較多的安全感,做任何事較有自信,也會有比較好的表現。但是一個人的舒適圈過於狹隘的同時,可能會產生害怕離開舒適圈的副作用,造成個人的視野過於狹隘,不屬於舒適圈範圍的事會相對保守、甚至負面看待。
我們很難講一個人的舒適圈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擴大或縮小,但我們可以確認的是:若習慣長久待在舒適圈的人,他的舒適圈可能因為各種狀況隨之縮小,典型的例子像是尼特族,我們可以說他的舒適圈從城市、市區、家,最後退縮到他的房間,甚至是電腦前面。
當然,舒適圈並非只有有形的地理環境,有些人只敢從事擅長的運動,不擅長的一律拒絕,這也是一種舒適圈的表現。
挑戰"白話文學"的五星級任務!!
即將有一群大學生要來挑戰將專業的論文用一般語言說給一般的民眾聽!!
我們將帶領他們學習如何吸收專業知識,在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說給一般民眾聽。這樣的過程將幫助同學們更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同時聽取解說得一般民眾也將有機會把專業知識變成一般常識!!
認真玩社團,玩認真的社團
許多新鮮人面試的時候都被問到是否參加社團的問題,愈來愈多的新鮮人回答說:我覺得我高中玩夠了,所以大學不想玩。
這是個有趣的回答,有趣的地方是:什麼叫做「玩夠了」?我想高中有認真玩社團的就會開始口沫橫飛地說自己當初多瘋狂、有多少豐功偉業--所以大學不打算參加任何團體,想要悠哉做自己。
暫且把這問題放一邊。曾經有位大三的同學極力爭取一個企業實習的機會,他熱切地說明自己的長處與優點,面試官們有位看著履歷問他說:「你說你擅長寫作,那有得獎或作品集可以證明嗎?」同學回答:「我高中便獲得全台文學獎首獎!」面試官繼續問著:「為什麼大學之後就沒任何發表紀錄,我可以說你寫作的人生巔峰是在高中,而且已經過了嗎?」
所謂的「夠了」有著達到顛峰的意思,也就是個人認為自己這輩子最厲害就是這樣子,這樣的想法不但限制了自己的高度,也決定了世界的寬度。高中玩A社團,大學可以改玩B社團,想玩的活動沒有社團,可以組個同好會來同樂--重點不在於參加哪個社團,而是社團活動有助拓展個人的視野與人際,不應該輕易放棄才是。
然而,許多學生對此感到抗議,因為他們遇到許多大學社團的組織、規模、內涵等遠遠比不上自己高中社團,參加了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那可以參加全國性的大型社團組織呀!可以參加認真看待各種活動的社團呀!事實上,比高中社團嚴謹的社團非常多,只是有沒有去認識、去參與罷了!
備審資料的準備
之前提過申請入學的學測成績很重要,但最近有家長似乎搞錯了一些事,在這邊我們做點分享!
學測成績很重要,並不代表學生直到學測考完成績出爐後才需要考慮備審資料的問題,備審資料需要哪些項目是孩子整個高中時期都應該充分了解並執行的。最簡單的像是志工服務,部分科系要求志工經驗,等到考慮志願時才想去做可能會來不及;或是像班級幹部,滿多的科系會給幹部加分,不把握每學期一次的幹部改選時間來爭取,那要何時爭取呢?
更別提許多名校系第二階段要求筆試,第二階段的筆試都是程度頂尖學生的頂尖對決,不盡早準備又要何時準備呢?
學測分數固然重要,但若以過去聯考思維來準備學測,那將是一場事倍功半的辛苦戰爭!